首页 / 新闻速递
+

首页

新闻速递

医学部新增一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日期:2014-11-05】     【关闭】 【打印

本网讯(科技处、社科处)日前,第三批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在南昌举行。此次共授牌18个协同创新中心,我校获批三个,分别为消化、心血管及神经疾病诊疗协同创新中心、近地空间环境与信息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发展升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01410291119695.jpg

   副省长朱虹出席授牌仪式。朱虹指出,我省自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以来,先后评审认定了3批共38个协同创新中心。各高校要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在优势学科、重点领域打造高峰,彰显特色,形成品牌,不断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要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聚集各类创新资源,提升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和重大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我省发展升级的动力源泉和创新升级的生力军;要加强经费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省政府副秘书长宋雷鸣,省教育厅副厅长程样国,省科技厅副厅长赵金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吴福全,我校党委书记胡永新,副校长李葆明、邓晓华等参加授牌仪式。

  李葆明代表协同创新中心发言。

  连同第一批的“MOCVD装备与工艺” 协同创新中心,第二批的 “鄱阳湖流域绿色崛起水安全保障”、 “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安全”两个协同创新中心,至此,我校牵头的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数量达到六个。

  我校新增三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介绍

  1、消化、心血管及神经疾病诊疗协同创新中心

   消化、心血管及神经疾病诊疗协同创新中心由李葆明教授牵头,以打造“江西急需、国内一流”的基于重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科技创新平台为目标,将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技术研究、个体化治疗方法研究以及新型医药技术研发整合成一个协同创新网络。力争把消化、心血管及神经疾病诊疗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江西省重大疾病研究技术平台、江西省临床医学界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平台,使之成为我国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成果产出基地,高素质人才培养与聚集基地,高层次国际合作与交流基地,肩负起引领我国疾病防治与人口健康的重任。

  2、近地空间环境和信息协同创新中心

  近地空间环境和信息协同创新中心由邓晓华教授牵头,以近地空间为基础,面向国家需求和重大交叉前沿问题,抓住信息技术跃变机遇,围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三大领域,综合材料、能源、信息领域最新进展,以临近空间环境为突破口,太赫兹技术为切入点,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重要区域近地空间环境及其组成部分为重点研究对象,着眼于近地空间中的各种现象、过程及物质的相互作用,以提高对近地空间的认知水平,并为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供给、环境保护、灾害预防与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3、江西发展升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发展升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由刘耀彬教授牵头,围绕江西发展升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聚集省内外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态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管理等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和研究团队,联合区域发展规划管理的相关单位和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搭建“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的协调创新模式,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的科学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高地、决策咨询智库、试验示范基地和制度创新基地,支撑和引领江西发展升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