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教育 / 本科生教育 / 日常通知
+

本科生教育

日常通知

南大教函〔2025〕195号--关于举办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日期:2025-10-28】     【关闭】 【打印

南大教函2025195

关于举办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打造教师教学创新交流标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学校决定举办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大赛锚定教育强国主线,对接“四新”建设2.0、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101计划”改革方向,坚持“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系统打造“金课”标杆,全面重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育人新生态推动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水平协同提升

二、大赛赛

大赛分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级递进聚焦“四新”建设基础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全覆盖、产教融合深化、智赋能教育、国际教育融合创新以下9个赛道1.新工科赛道;2.新医科赛道;3.新农科赛道;4.新文科赛道;5.基础课程赛道;6.课程思政赛道;7.产教融合赛道;8.数智赋能教育赛道;9.国际赛道中第16赛道按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其他赛道分组。

注:数同赋能教育赛道要求系统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使用工具需展示AI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如生成式AI辅助教学设计、智能评测、个性化学习等)。国际赛道要求凸显课程国际竞争力,培养全球视野人才体现课程国际化特色(如双语/全英文教学、跨文化案例、国际学术成果融入链接国际MOOC、海外学者或企业资源)。

三、参赛对象要求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师风良好,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参赛教师应为本校在职在岗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产教融合赛道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须达到2年及以上;其他赛道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3.每名教师(或每个团队)只能参加一个赛道组别的比赛。已获往届大赛全国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已获得上届大赛全国赛二、三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连续参赛。

四、参赛名额

各学院遴选并推荐不少于6门课程参赛,其中第15赛道限5、第6赛道不少于1其他赛道名额不限,且第16赛道参赛主讲教师正高职称不少于推荐限额的1/3。已获往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项的主讲教师参赛,直接入围决赛,纳入学院参赛人数且不占限额。

鼓励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课程(含人工智能类立项课程建设,名单见附件1)负责人或团队成员参赛,同时鼓励“教学系列”教师积极参赛

五、大赛流程安排与时间节点

(一)预赛2025年1011

1.预赛由各学院按照大赛相关要求自主开展。各学院要成立大赛领导小组,制定学院大赛预赛方案,广泛宣传大赛内容,组织参赛教师覆盖率不低于本学期在岗授课教师的30%。

2.1124日前,各学院公示赛结果并将预赛成绩汇总表(附件2需加盖学院公章及学院赛事总结报告(含组织机构、参赛规模、评审办法、成效亮点、问题建议报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二)复赛2025年12月1日21日

1.12月1日前,学校公布复赛承办单位和入围复赛选手名单

2. 复赛采取教学设计(含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附件3)、课程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或产教融合创新或数字化教学创新、或国际教育融合创新等)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的形式进行,根据评分结果,拟定获奖建议名单

3.成果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由课程主讲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现场汇报。

4.复赛参赛材料还包含但不限于“主讲教师代表性成果目录”(附件4)。

5.12月21日前,学校完成复赛评审组织

(三)现场决赛

1.12月22日前,学校公布决赛选手名单。

2.决赛采取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部分组成,采取网络评审与现场评审的形式进行,其中:网络评审环节(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40分、创新成果报告成绩占20分)现场评审环节(40分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审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

3.具体时间与实施方案,将根据省赛要求确定,另行通知。

评审要点

参照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审指标体系(附件5),坚持“以学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设置课程目标、内容重构、方法创新、评价改革、成效证据、特色辐射六维指标,强化数据说话、证据支撑、学生获益度核查,确保评得准、树得起、推得开。

六、奖励办法

(一)奖项设置

1.个人(团队)奖。按赛道分设一等奖、二等奖。

2.优秀组织奖。对大赛开展过程中,教师参与度高、大赛成绩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组织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获奖学院数不超过参加校赛学院总数的1/3,由获奖单位指定1名优秀组织者,奖励1000元。

(二)表彰办法

1.获奖者由学校颁发证书,给予奖励,其获奖情况记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

2.获奖主讲教师的竞赛成绩可作为职称晋升、授课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当年内等同于参赛课程一次授课质量优秀。

3.择优选择获奖教师参加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并列入专项培育计划,冲刺全国赛。

七、工作要求

为使赛活动卓有成效,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高站位统筹,以国家赛制标准为牵引撬动课堂革命,推进课程规范化建设公开公平遴选、全员打磨跃升,把赛事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攀升

其他未尽事宜可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系,电话:83968169地址:前湖校区北院慧源楼236室


附件:

附件1:南昌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名单

附件2: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预赛成绩汇总表

附件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

附件4:主讲教师代表性教学成果目录

附件5: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51028